首页 > 翡翠头条 > 徐霞客游记中对翡翠的记载,为翡翠提供了历史线索
2020
10-17

徐霞客游记中对翡翠的记载,为翡翠提供了历史线索

为什么有的翡翠越小的越贵?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鸽子蛋”一提到这三个字可能大家都不会陌生吧,大家都知道钻石、黄金等珠宝都是看成分和大小,越大的越贵。 但从翡翠的尺寸而言,却不是尺寸越大的越贵,比如一个小的翡翠戒指可能比一个手镯、项链更贵。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翡翠戒指价格却那么贵呢? 简单分

我们发现,翡翠从发现、传入、发展到今天的辉煌,经历了四个阶段或者说四个时期,这就是:

一,零星异宝时期

二,区域兴旺时期

三,皇室问鼎时期

四,主流领军时期

零星异宝时期即在史书中的所记载的翡翠,大多以贡品进献的事件记载,翡翠贡品有很多其他的名字,如:瑟瑟、碧玕山、碧玉等,名称和器形不尽相同,但都是翡翠所制。

而史书中所述可以肯定,翡翠传入中原最晚不会晚于北宋。


区域兴旺时期——明代到清中期,翡翠的加工和商贸在云南已经兴旺发达

明朝到清朝初期,翡翠在云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完整的行业。翡翠业在云南的兴旺发达,有其必然的历史条件。

玉文化与人才背景的形成

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调集30万大军进攻云南,于第二年灭了元朝在云南最后的残余势力。1383年,朱元璋命平定云南有功的平候沐英为镇守云南的总督。

为了使云南这块长期动荡的“夷地”长治久安,朱元璋实行了一个云南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影响也最为深远的“移民实滇”计划。

他于1385年颁召,命数十万将士留滇“屯田永住”,并把他们的家人从江南(南京等地)、江西等数省迁移入滇,有的整个宗族都移民入滇。

入滇实行“兵书”制,如此持续了20多年。

据学者研究,明初云南有原住各民族人口约200万,而汉族移民实际到滇人数加原驻军将士人口共约120万。由于平定云南时,沐英的军队最后是在大理灭元,以后又往西进平乱,一直到缅北孟养等地,所以,除滇中的昆明、滇南的建水外,滇西的大理、保山、腾冲沿线,凡是当地政治经济中心的城镇,移民汉族人数迅速超过原住民人口,同时还新建了很多屯镇。

人口结构的改变必然带来生产力、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巨变。先进的农耕、手工业、商业、儒家文化,当然也包括数千年爱玉、用玉、崇玉的习俗与玉文化,连同工匠艺人制造者,统统一并来到了这块红土地上,构成了强大的文化与人才背景。

翡翠到底会越戴越通透吗?

很多人认为,翡翠手镯会越戴越通透都是心理作用,翡翠毕竟是玉石,不是有生命的东西,不经过外力作用,怎么可能会变呢?讲道理,翡翠手镯越戴越透可是有理有据的。 翡翠是一种圆润、色彩鲜丽而又充满吉祥的玉石。翡翠的价值就由种、色、底水,重量这四个要素

玉石产地的归属与变动

明初,稳定的社会环境又为翡翠的发展创造了另一个良好的条件。

汉人到缅北玉石产区和红蓝宝石产区开掘“宝井”,并把从产区到腾越的马帮路叫“宝井路”。

翡翠被运到腾冲、保山、大理、昆明,形成了加工业,形成了市场,最终逐渐形成了专门的行业。

1593年,朝庭派太监杨荣到云南,要求永昌官府(今保山)献“珠玉珍玩”,交白银八千两;

1600年,朝庭干脆直接在腾越设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征觅碧玉”,即史书所载“腾越碧玉”、“永昌碧玉”、“云南碧玉”。

徐霞客的宝贵记述

徐霞客所记录的翡翠交易和加工情况,以及朝庭征寻的情况,说明翡翠的开采、加工、销售,已经成了一个产业链,这种产业链仅几十年的时间是难以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云南翡翠的加工和交易,至少在明初甚至更早,就已经存在了。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1586—1641)曾游历过云南的丽江、大理、保山、腾冲一线。

他在《徐霞客游记》里对翡翠有白描式的、因而也是最真实的记载,记载有两段,一段在大理,一段在腾冲,

1639年农历3月15日至19日,是一年一度为期五天的“大理三月街”, 徐霞客去赶街,记道:

观永昌贾人宝石、琥珀及翠生石诸物,亦无佳者。”

由此可见:

1、几百年前的明朝,把翡翠的毛料(明货)称为“翠生石”,翡翠的成品称为“碧玉”。

2、明朝,翡翠已在腾冲、大理上市,徐霞客已具有对翡翠、宝石、琥珀的品质优劣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从何而来?

3、从徐游遍大江南北的经历可以推知,他在内地或官府或民间,已见过并懂得翡翠。可见翡翠早已流入内地,不再是宋时的罕见宝物了。

本文源自头条号:翠趣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色压种、种压色,翡翠“种”、“色”真的难两全吗?

大家挑选翡翠更加注重翡翠的种水还是颜色呢?翡翠经常会让很多翠友矛盾,那就是很多翡翠“种”、“色”难两全,很难买到种水好且颜色鲜艳的翡翠,因而这类翡翠的市场价值很高。 翡翠为什么“种”、“色”难两全呢?我们可以看看这两个概念色压种和种压色。这

作者:翡翠掌柜
翡翠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