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翡翠头条 > 守护非遗:巴掌大翡翠上雕出百余只老虎,他在毫厘间做文章
2020
10-11

守护非遗:巴掌大翡翠上雕出百余只老虎,他在毫厘间做文章

买翡翠,只用一句话就能搞定,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大家购买翡翠都是如何评判翡翠的价值的?想来无非是“种水色工瑕”这五个方面,有人说买翡翠,一句话就能搞定,这就话就是“种水色工瑕,综合印象凭感觉”,真的有这么容易吗? 不可否认,欣赏鉴别翡翠,甚至是评判翡翠价值,都可以从“种水色工瑕”这五个方

当城市的面貌越来越新,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那些过往时空里的“慢工”和“细活”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为了守护传统技艺,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新闻晨报学记团联合微纪录片《海派百工》出品方上海汐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推出“非遗守‘沪’人”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刚刚过去的暑假,150名中小学生跟随新闻晨报资深记者,走访上海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与坚持的力量。

非遗守“沪”人第13

一块巴掌见方的翡翠,能用来刻多少东西?在微雕微刻技艺非遗传承人袁耀老师手中,竟能刻出一百余只栩栩如生的老虎!

中国微刻历史源远流长,在约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先人就能在甲骨上刻下微小文字,这些文字细微到肉眼无法辨认,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被识读。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8月2日,晨报学记团小记者一行来到传承了这门手艺的袁耀老师家中,听他将微雕微刻背后的文化底蕴与独到的匠心娓娓道来。

视频来源:“助力升学”视频号

一把茶壶的秘密

晨报小记者 杜文浩

(东二小学 五年级)

这个夏天对我来说是特别的,谁会想到,在北上海一个普通的小区居民楼里,住着一位海派玉雕大师——袁耀袁爷爷。暑假里,我们来到他家中,见到了袁爷爷本人和他的作品。

在客厅里,最醒目的,是电视柜里摆放着的“百寿图”。只见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上百只茶壶,镶嵌在“百寿图”字样的木框上。每个茶壶都只有半个手指头那么点大。

我情不自禁地惊叹道:“好小啊。”袁爷爷笑着说:“这个还小?我有更小的!”

随即袁爷爷从柜子中拿出一个锦盒,又从里面掏出一个红褐色的小圆盒,把小圆盒旋转了半圈。接着,他取出螺丝刀,在盒子底端的螺帽上,轻拧盒子中间的凹陷处。

他一边拧“机关”一边跟我们说: “我这个壶你们一定要看,就算等半个小时也要看!”

话音刚落,一粒黑色的东西逐渐上升,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暗想:“难道这就是1997年他在青岛比赛中得大奖的《陆羽赏壶图》?”

“黑色的这个是颗芝麻,我这个壶只有芝麻的二十分之一。”像看透了我的小心思,袁爷爷边旋转边解释着。

原来,黑色的是芝麻呀!就在芝麻的旁边,紧挨着一个极小的“球”,比我半个手指盖还要小,用肉眼完全看不清。袁爷爷把一个小型的放大镜递给我,并叮嘱道:“靠着我的手,别动,一动就看不见了。”

透过放大镜,陆羽宛若活了一般灵动,茶壶精微。我被震撼住了,比在视频中看到的更不可思议。

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袁爷爷的语调变高昂了:“这个陆羽有五毫米高,壶上的小盖子,我雕了四天四夜。别看壶这么小,里面是可以注水的,当时我用一根毛笔的毛从壶嘴通到壶肚里,所有评委都看到了!”说着,他又拿出一枚一分钱硬币,放在《陆羽赏壶图》旁做比照,给大家看。

环顾四周,屋内的每件作品都是那么的质朴、自然、真实。袁爷爷说,作品必须要有文化底蕴。那一把把精巧的茶壶、一个个微雕人物、一排排微刻小字,向我们娓娓道来作品背后的故事。

袁爷爷在壶中注入的不是水,而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是对微雕微刻充满热爱的匠人精神,更是对我们这些后辈寄予的厚望。我想,这才是茶壶中的“秘密”。

“小”微雕里有“大”文化

晨报小记者 冯雨辰

(浦明师范附属小学 四年级)

以前,我就在《国家艺术》杂志上看到过微雕大师袁耀的许多作品,并对其中的《百虎图》、《十八罗汉》印象深刻。

那些看起来非常人能及的技法,袁耀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没想到,今年夏天我居然有机会见到这位大师。透过袁老师的作品,我猜想袁老师肯定是一位严谨、细致的艺术家,没想到他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

微雕对我一个小学生来说,是非常神秘的。我很好奇,一块不到10毫米的玉石,如何在上面雕刻出100多头形态各异的猛虎?不过,袁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讲微雕的详细制作过程,而是讲起了微雕作品背后的故事。

袁老师从他的“百宝箱”里拿出一把象牙扇,乍一看,扇子上有好多密密麻麻的图案,进而透过放大镜,我们清晰地看到那上面刻着五千多首古诗。诗词跃然扇上,二者浑然一体,仿佛赋予了象牙扇新的生命 。这幅作品让我认识到微雕不能只学技法,还要涉猎诸如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宝藏。

在袁老师众多微雕作品中,我最喜欢《独钓寒江雪》。老师在玉石上就地取材,将其中之白点制作成留在台阶上的雪花,显出孤寂、惨淡的逆境,映衬出主人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无所畏惧的气宇。

另外几个极其微小的白点,则被袁老师雕刻成一朵朵白梅花,绽放在船旁,代表着诗人不屈的意志。也许这才是创作真正的魅力所在,即使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无法匹敌。

一个小小的微雕,里边不止有艺术的奥妙,还有文化的传承,它不愧是海派文化的代表。

你见过1毫米的玉老虎吗?

(风范初中 预备班)

我在动物园见过真老虎,也在美术课上剪过纸老虎,但从来没见过10厘米的翡翠上,雕刻着100多只1毫米宽的老虎群,每一只都活灵活现。

这件神奇的作品,出自一位71岁神采奕奕的老爷爷之手。

他叫袁耀,是世界吉尼斯微雕艺术金牌获得者,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刚到袁老师的家,他就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面前的袁老师,头发半白,眼戴老花镜,中等身材,一点也不驼背,身穿白色中式对襟短衫和宽松长裤,很有艺术气质。他告诉我们,他年轻时练过武术,什么铁砂掌、鹰爪功,都不在话下。

我原本以为,袁老师是子承父业,没想到他说,自己小时候看朋友做雕刻,觉得有趣,就从9岁开始学,到1980年开始正式微雕微刻创作,离现在也有将近40年的时间了,获奖无数,并在2012年被国家选为海派玉雕非遗传承人,果然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客厅里有一个大大的透明展示柜,里面都是袁老师的作品。在柜子正中间,摆着近百只2厘米宽的紫砂茶壶,最长的壶口也只有1厘米,千姿百态,被陈列在木条拼成的三个大字“百寿图”木架上。

袁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把象牙雕花扇。扇子看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扇面刻有162485个字,共5719首唐诗,在放大镜下,每个字都排列得很自然。他告诉我们,光唐诗三百诗就刻了30多遍。我心里对袁老师非常佩服:一件事情重复做,才有可能做成经典。

另一件让我们大开眼界的作品,叫《山君夜巡图》,又称《百虎图》。一块只有9.5厘米长的翡翠,里面却有一百十几头老虎,最小的老虎头的宽度是1毫米。在放大镜下,老虎的眼睛耳朵鼻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即使放大一百多倍,也依然能看出虎的威猛。

袁老师在讲解作品的过程中,各种《易经》上的句子脱口而出,感觉袁老师非常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化。“每一件作品如果没有文化做他的主心骨,那件作品就是一个没用的作品,一件空洞的作品。”袁老师解释道。

我们问他,当他的年龄越来越大,雕刻的尺寸越来越小,而雕刻原料越来越难操作时,有没有想过放弃?他的回答却是:“我睡觉没有固定时间的,哪怕是半夜,只要想到了,就马上起来到书房开始雕刻。”

“超常的作品一定要经历超常的辛苦”这也是袁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都能几十年坚持如一日做一件事,更何况我们呢?

大国工匠——记微雕大师袁耀老师

(进才中学北校 初一)

夏日炎炎,火伞高张,我们在一个无风的午后,来到罗店古镇上一个充满中国风的小区,微雕大师袁耀老师的工作室就藏在这个小区的某栋楼里。

还未进屋,一阵爽朗的笑声就飘了出来。一位身着唐装、精神矍铄、体型消瘦的老人站在客厅中间,在给先到的小记者们介绍他的作品。袁老师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一点也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

袁老师在说话时,眼睛习惯性地眯成一条缝,我猜想,可能是他的手艺活太精微,经常需要眯眼,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一谈到自己的作品,袁老师就变得滔滔不绝起来:“陆羽的雕像只有5毫米高,其手中的茶壶只有一粒芝麻的1/20大小,壶盖可以打开,且壶可以盛水。光光这个壶盖我就雕刻了四天四夜。”

他自豪地告诉我们,在1997年,《陆羽赏壶图》曾获得青岛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大赛金奖。也许是怕我们不信,他特意去屋内的工作间,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个小盒子,打开后,用螺丝刀拧动盒底的螺丝,只见一粒芝麻缓缓升起,芝麻旁边是一个黄色的小点。

我凑上前去,接过袁老师手里的放大镜,贴在盒子边缘,顺着他用手电筒打出的光线,睁大眼睛。一个栩栩如生的雕像出现在眼前,连人物脸上的胡须都看得非常清楚。

比起旁边那颗芝麻,雕像手中的那只茶壶还要小很多!得多么高超的技艺,才能雕刻出如此微小的作品啊!这一刻,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不仅翡翠,彩钻也是“一刀穷一刀富”

“一刀穷一刀富”在翡翠赌石中广为人知,指赌石的风险性很高,翡翠原石可能解出很高质量的翡翠,一夜致富,也可能解出远低于预期质量的翡翠,一夜破产。 在彩钻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但指的并不是切割钻石风险性高,而是切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若是切

趁着兴头,袁老师现场即兴为我们露了一手——在一方印章的侧面刻上一首《枫桥夜泊》。

一拿起刻刀,袁老师的眼神就变得十分犀利,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每个字也就半个芝麻粒大小,真是“进乎技矣”!

采访的最后,袁老师提到了他前后创作过的3个《百虎图》,“让我感到高兴的是,雕刻的玉石体积越来越小,但是老虎的数目却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技艺没有退步,反而在进步。”袁老师的脸上漾着笑容。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晨报小记者 周杨佳宝

(上海上师初级中学 初一)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用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袁耀大师的身上,再合适不过。

今年夏天,我们来到袁耀老师的工作室。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位头发有些花白,身着一身中式衣裳的老者,热情地向大家打招呼——这位就是袁耀老师。他精神矍铄,说话声音响亮和煦,还拿出水和西瓜招待我们。

走进工作室,整整一面墙的展示柜立马吸引住了我,里面摆放着袁老师的各种微雕作品。

袁老师对我们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年轻时,我就喜欢琢磨,接触到微雕微刻后,更是全身心地喜欢上了这个工作。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而且还要比别人做得好,做得巧。别人不能做的,我也要想办法做出来。”

“我有一件作品曾得过金奖,叫《陆羽赏壶图》。整体作品高仅5毫米,但人物五官和神情栩栩如生,毛发皆清晰可辨。最神奇的是,陆羽掌心托着的一把小茶壶,全长仅0.5毫米,盖子可以打开,壶嘴与壶身相通,可以倒水。壶柄比女性头发还细。”

当袁老师拿出这件作品给我们观赏时,我们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袁老师真是‘天工’啊!”大家不由得发出了赞叹。

袁老师谦逊地说:“天工不敢当,拙匠还可以当当。其实当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光茶壶的盖子,就雕了四天四夜,还好我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并且完成了作品。”

然后,袁老师又向我们介绍起另一个作品《山君夜巡图》。这是一件翡翠微雕作品,整块山石的尺寸比我们的手掌心还小。在一轮明月的映衬下,136只姿态各异、威风凛凛的老虎或跑或跳或趴或蹲在崇山峻岭之中,栩栩如生,气势逼人。

我们了解到,创作这件作品的半年时间里,大部分工作是在凌晨完成的。袁老师在睡梦中还在想着,老虎的左后腿应该怎么弯才更真实点?这棵树的树杈该怎么雕才好看?

为了创作,他经常凌晨三四点起床,“我很高兴看到,我的年龄虽然在增加,但能力增加得却更快一些。”真是个“倔”老头!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袁老师继续说,“一件作品,不管原料有多珍贵,工艺有多精湛,必须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称作好的作品。”

最近,袁老师在雕刻第三件《百虎图》。他说:“我愿意在同一题材上,做出更高的技艺和更高深的根脉文化。”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我邀请袁老师跟我合影,袁老师拉着我的手时,我摸到了他手上厚厚的老茧。我想,他用一双勤劳细腻的手,在创作中坚守着这门手艺。“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这大概就是袁老师这一代非遗传承人的“志”吧。

毫厘之间做文章

晨报小记者 赵佳禾

(闸北实验小学 五年级)

自从看了纪录片《海派百工》后,我就对微雕微刻这门艺术十分感兴趣。今年夏天,我见到了纪录片中的微雕大师袁耀老师,并且来到他的工作室做客。

袁老师的工作室布置得非常温馨,他平时生活、工作都在这里。一进门,我就被一个大大的展示柜吸引住了,柜子里摆放着上百件袁老师创作的作品。

展示柜的正中间,有一个造型别致的架子。架子上摆着一百只迷你小壶,每只仅有一粒花生大小,但造型各异,精致极了。在袁老师的提示下,我发现,架子本身还构成了“百寿图”三个字,这也是袁老师特别设计的。

袁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他最为“得意”的几件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非《陆羽赏壶图》莫属。

当我透过放大镜观察这件作品时,发现陆羽手中的那只壶比芝麻粒还要小很多,但造型却精致美观。袁老师告诉我们,这只微型壶真的可以注水进去,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由于作品实在太小了,只要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让它“受伤”。因此,袁老师特意做了一个“机关盒”,用来盛放作品。每次如果要把它拿出来展示,袁老师就必须用螺丝刀轻拧盒底的机关,作品才会慢慢从盒子里升上来。

除了把自己最宝贝的作品展示给我们看之外,袁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如何在印章上刻字。一首《枫桥夜泊》,袁老师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就刻在印章上了。

当他引导我们通过放大镜看这些字时,大家都发出了“哇”的惊叹声。小得根本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微型字”,袁老师却刻得如此刚劲有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了袁老师的演示,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高超的技艺,是他花费了几十年的精力才积累下来的。

我真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见到袁老师,听他讲更多关于作品背后的故事。

“技之有为,发端和成就,源于道之无为。”

晨报小记者 赵嫣赟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 初一)

今年暑假,我们有幸走进中国玉雕艺术大师袁耀老师的工作室。面前的老人,身着浅灰色盘扣式唐装上衣,笑容可掬。不错,他就是中国翡翠微雕第一人——袁耀老师。

待我们围着沙发坐了一圈,他便开始介绍自己。我了解到,他从小经历坎坷,吃过不少苦,也受过不少委屈。这样的环境练就了他坚定的意志力,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个作品。

最能体现袁老师这一品质的,就是他著名的作品《百虎图》。因为对自己的高要求,这一主题的作品他做了三件。每一件作品都比前面一件用料更小,老虎个数更多。

第一个《百虎图》创作于2012年,翡翠宽度为10.7公分,上面雕有一百零几只活灵活现的老虎,花费了一年时间完成。由于制作工艺格外精湛,获得了五个玉雕比赛的全国金奖。

2018年,第二个《百虎图》诞生了,翡翠宽度减少到了9.8公分,雕了一百十几只老虎。

今年,袁老师所雕的第三个《百虎图》也完成了,翡翠宽度比起第一个《百虎图》减少了1.2公分,也就是9.5公分,老虎数量足有一百三十几只,其中最小的一只的头仅1毫米宽,雕刻深度达到了1.5到1.6公分。

在不断发起挑战的过程中,袁老师一直在超越自我。

为了使我们更加了解微雕微刻及其大小比例,袁老师还在现场给我们做了示范。他手里拿着一块黄白相间的玉,桌上的一盏灯照在玉上,令它变得晶莹剔透,老人仔细地用一个专门的电动“钻头”在玉上雕着,旁边放着个滴水的机器,隔几秒就落下一滴“泪”,袁老师告诉我们:“滴水有两个目的,第一便是清除雕刻下来的碎屑,第二是因为‘钻头’会使玉产生热度,要用水降温。”

我一边观察玉上纹路的变化,一边看着清水顺着雕刻纹路流下。在水的衬托下,那块玉变得更亮更美了。我想,这就是“滴水石穿”的精神吧!

演示结束后,袁老师又对我们说,每个人做事要做得好,一定要遵循做人做事的原则:“技之有为,发端和成就,源于道之无为。”

他向我们解释道,一切眼睛看得见的称之为“有为”,一切眼睛看不见的称为“无为”,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跟我们讲做人的道理,无非是想把重要的事情告诉我们,为我们的成长做指引。离开时,袁老师还送给我们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很深刻,我会记在心里,以后慢慢咀嚼。

带教记者:李欣欣 俞诗(实习生)

活动统筹:张智丽

来源:周到

本文源自头条号:周到客户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翡翠雕刻过程

小美人鱼是客户的一块翡翠,想留原皮,原本要做佛题材,我提出我的想法后得到认可。于是做了一种新题材。其他作品是徒弟们的最新作业。 作品来自木工爱好者网 提拉喵苏

作者:翡翠掌柜
翡翠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