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行话你了解的有多少?这些行话你知道吗?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不一样",每个行业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专业术语,所谓专业术语,指的就是行话,只有所谓的自己人才能听懂。只有了解了行话的意思,也就算是入了行了。那今天咱们就聊聊几个行话,看看你们都知道哪些。 高货:指的是价格高昂,能达到收藏
翡翠,不仅是一件奢侈品,或者一件艺术品,更像一个人世间情感的亲历者、见证者。
在《诗经》里,有无数赠送美玉的记载,有人送给一见钟情的情人,有人送给萍水相逢的知己、有人送给出门远游的长辈,有人送给你侬我侬的情郎。情之所至,一往而深。
那时候的人比较单纯,玉石的经济价值也没有现在那么高,他们之间的赠玉行为,重视的是在感情上的表达。
随着美玉价值逐渐得到权贵阶层的赏识,以及用于满足各种繁文缛节的礼仪需要,美玉开始产生更多政治和经济上的价值。例如辨识身份高低贵贱,彰显社会经济地位,一直到宋代,民间才开始大量使用玉饰品。
宋代商贸经济发达,美玉政治价值削弱的同时,经济价值大幅度提升,但普通家庭也用不上和田玉,就以其他玉石代替。直到清朝,大量翡翠从缅甸流入中国,翡翠开始跟中国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难舍难分。
一套翡翠,传之三代,是家族传承的见证;一对翡翠,比翼双飞,是不渝爱情的见证;一件翡翠,种水色底工,独一无二,是血缘身世的见证。
绝色孤品,遗世独立的翡翠,有交易价值,有收藏价值,还有独特的信用价值。
信物,而非契约
常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契约精神。
在某种角度上,这样的说法没错,因为从本质上讲,中国人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社会,就是人情重于法理。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看似不合法,却是合情合理。
一份契约履行的关键,不在于契约双方,而在于第三方——即契约的仲裁者。仲裁者是否强力,是这份契约能否履行的关键。而在西方,这个“隐身”的仲裁者就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因此,在西方社会里,平等双方结缔的任何契约,是上帝赋予了它神圣的权利和义务。
但在中国,世俗思想里没有上帝,只有圈子。由几个家庭组成的大家庭是圈子,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是圈子,一条街是圈子,一个村庄是圈子,一个乡镇还是圈子。
在西方社会,人们以文书和祈祷的方式,与上帝建立“多对一”的联系;在中国,人们以共同生活的方式,与圈子建立“一对多”的联系。
不同的生活方式,铸造了东西方社会对信用的看法的差异。
西方人对神负有(法定外的)义务,却对身边的人没有(法定外的)义务,所以我们在外国影片中,总是能看到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的黑帮教父,经常以上帝的名义发誓,并自愿坚守。
在他们眼里,白字黑字写下来的内容(写给上帝看),或者心中默默向上帝祈祷的内容(说给上帝听)才叫义务,这个就是契约精神。
而中国人因为其内敛的文化特质,不愿意什么感情都诉诸笔墨,甚至对非爱侣的父母亲朋日常说一句“我爱你”,都难以启齿。因此我们不懂用精确的法律语音来撰写契约,更愿意用“信物”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诺言。
这个信物可以是任何东西,上至一件高价翡翠,下至一根鸿毛,只要有辨识度就行。
相比普通物件,翡翠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有优质信物的潜质。
首先,翡翠便于携带,方便持有者睹物思人。其次,翡翠价值高,给受赠者一直特别被重视的感觉。第三,每件翡翠都是孤品,种水色底独一无二,易于辨认。其四,高品质翡翠体积小巧,易于存储和保养。
其五,翡翠可以根据需求雕琢成不同造型,以表达特定的情感。有一个女孩,曾经用人生的第一份收入,带父母去一趟旅游,并以翡翠玉雕的形式,在一块翡翠毛料上雕刻出当时合照的情景,以此作为一生的纪念。
当前比较值得投资的方向之翡翠
极品翡翠手镯 比一些宝石还要吸睛的翡翠 历来公认的玉中之王,在我们一般人的认识中,翡翠手镯都是绿色的,其实这是不对的。翡翠手镯还分为紫色、红色,根据玉质不同又分为:满绿手镯、福禄寿手镯、金丝种翡翠手镯、紫罗兰手镯、白底青种翡翠手镯、花青种翡翠
信义,玉的真意
人无信不立。
美玉在古代世界,是信义的化身。不仅男子佩玉,女子也佩玉。
《礼记·玉藻》中记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所以当一个人把贴身的玉饰取下来,托付给另外一个人时,这个举动要么意味着友谊,要么象征着爱情。
细看之下,针对不同的对象,赠玉行为也有多种含义。
第一种是赠玉,是赠给基于共同利益的朋友,讲究的是“实用”。这种赠玉,可归类为社交场合的逢场作戏和利益输送,可能是事前给甜头,也可能是事后报答。玉器也多选种水好,价值高的美玉。一旦共同利益消失或难以满足,他们的友谊也就烟消云散,赠玉演变成“索玉”。
第二种赠玉,是赠给基于共同爱好的朋友,讲究的是“情投意合”,这种赠玉应该叫“割爱转让”或“半卖半赠”,既带有利益成分,也有艺术鉴赏成分。一个是根据对方的审美标准和对玉器的爱好,互赠或转让,一旦双方经济水平发生变化,或者兴趣爱好改变,友情也就断裂。
第三种赠玉,也是最特别罕见的一种,就是赠玉给品格或美德相互欣赏的朋友,讲究“意气相投”。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价值观一致,双方相信的、坚守的、捍卫的信念或理想一致。他们之间的赠玉,贵重的翡翠或和田玉,也只是一件信物,普通的玉石,价值也胜过金银。
“玉厄”现象和翡翠的崛起
既然玉器代表着信义,那玉器的持有者,必然会关注玉器的质量。有瑕疵的玉器配不上无瑕疵的心。
在乾隆中晚期,随着贡玉原料的逐渐减产,和乾隆皇帝疯狂嗜玉带动民间藏玉、购玉、用玉的社会风潮,一时间大量劣质玉器大行其道,连乾隆都不得作诗痛斥这种大规模的商业行为。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被时人称为“玉厄”,玉行业的厄运。
总的来讲,“玉厄”主要表现在几点:
1、为了提升玉器价格,各种主题庸俗,制式奇巧的玉器大量出现,求新款,求时尚。
2、为了追求玉器产量,粗工滥制。
3、为了追求单个玉器的体积和重量,玉石上明显的瑕疵也不处理。
4、为了追求高单价,雕刻上乱增细节,画蛇添足。
面对玉行业的困境,以乾隆为首的爱玉人士自上而下地发起维护行业的行动。首先矿源充足的缅甸翡翠原石,开始陆续流入国内,价格甚至超过和田玉。其次是乾隆大力推广制玉应该“仿古”或“图画题材”,翡翠雕刻开始出现。其三是小件翡翠受到官家和民间的喜爱,家家户户开始收藏造型古朴的翡翠手镯等小件,以之传家。
数百年过去了,清末民初之际,中国面临的苦难,比翡翠的原产地缅甸更多。但中国人应对“千年未有之变局”,展示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坚毅,打破僵局,再造中华。
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洁品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革命精神,刻入中国人的骨子里,灵魂里。
本文源自头条号:对庄翡翠市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翡翠痴狂!宋美龄、刘晓庆、刘嘉玲出席活动翠不离身
翡翠,也称翡翠玉,是硬玉的一种,因颜色绚丽且晶莹润透,在乾隆中期以后,价格一举超过和田玉而成为著名玉种。 “君子比德于玉焉”,人挑翡翠,翡翠也挑人。很多气场十足的名人都爱戴翡翠,出席重要的社交场合。 名流明星心头好,穿戴投资的首选 宋美龄,20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20399.cn/?id=2609
- 转载请注明: 翡翠掌柜 于 99翡翠网 发表